二○一一年新生班级心理委员培训一共分为5期,为全校新生班级心理委员讲解了工作内容、职责、重要性以及工作方法和艺术。下面依次简要回顾各场次培训讲座精彩瞬间。
2011年10月20日19:30分,学工(部)处心理咨询中心宋明霞老师就大学生班级心理委员的工作职责、要求为我校的123名新生心理委员作解答。新生对心理委员这个职位都充满好奇,不清楚心理委员的具体工作是什么、怎么做。宋老师的这一场讲座就是一场及时雨。
2011年10月26日,学工(部)处熊英处长以大学生危机干预为主要内容对新生班级心理委员进行培训。一般而言,危机(crisis)有两个含义,一种是指出乎人们意料的突发事件如地震、水灾、疾病等。第二种是指人所处的紧急状态。平衡被打破,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扰,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继而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的紊乱,这就是危机状态。熊老师以十几年从事学生工作的经验,为学生解答什么是心理危机、心理危机有哪些反应、心理危机经历怎样的发展过程、影响因素及后果等等,通过现实的案例,向班级心理委员传授了心理危机干预的做法和经验,让心理委员受益匪浅,增加了自信心。
2011年11月2日,心理咨询中心谭咏梅老师为新生班级心理委员讲述了朋辈心理辅导的知识和技巧。朋辈是指年龄相仿的朋友、同学,朋辈心理辅导是一种督导性工作,具有主体性、分享性、互助性、情景性和成长性的一类督导。朋辈辅导通过小组活动、团体活动的形式开展,朋辈辅导推动了高校心理教育的纵深发展,有利于克服高校专业心理咨询不能满足需要的现状,更有利于发挥学生心理教育的主体作用,形成“自助—助人—互助”的机制。我校的班级团体心理活动,是吸收朋辈心理辅导的形式和功能,结合新生班集体的实际而产生的特色心理活动。
2011年11月22日,马克思主义学院阳林副教授为新生班级心理委员讲授了以情绪调适为专题的讲座。阳林老师的讲座从大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入题,展现了从大一至大四学生面临的各种人生转折和情绪反应,结合实际案例传授了各种积极情绪的培养、消极情绪的调适方法。
2011年11月24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牟艳娟教授为新生班级心理委员作了一场题为《沟通有方 自信有度》的报告。报告开始,牟老师从沟通交流的意义出发,强调了大学生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培养良好沟通技巧的重要性。接着再从交流沟通的方式方法以及该注意的问题,一一详尽介绍。
新生班级心理委员培训旨在提高我校班级心理委员的业务素质、专业技巧,积极发挥班级心理委员的“情报员”作用。班级心理委员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校心理危机干预体系中的重要成员。心理咨询中心还会调查班级心理委员的需求,进一步开展培训交流活动,建设好这一支队伍。

熊英老师作讲座

牟艳娟老师作讲座

阳林老师作讲座

宋明霞老师作讲座

讲座现场一

讲座现场二